關于數字孿生“三權分立”的思考

2023-08-30
2132 次
隨著”好看“的數字孿生逐漸被取代,越來越多客戶,尤其企業端和政府端的客戶不愿意花大成本在為迎檢準備的“花架子”上。
這種回歸對數字孿生是一種打擊,對真正做實景三維應用的企業卻是機遇。
過去行業在數字孿生項目中也做過很多嘗試,多以人工建模為主,除了高昂的數據修模投入,做出來的“一張圖”只能運行在工作站,出現在大屏上,無法用手機或瀏覽器訪問,離用戶越來越遠。
然后市面上又衍生了很多低代碼數字孿生平臺,大多擺脫不了“中間地圖兩邊圖表“的模式,通過折騰模型效果及堆疊各種二維數據讓系統看起來操作性更強一些。
我們理想中的數字孿生,是在精確GIS信息為底座的實景三維場景上,實現人與人的遠程協同辦公、到現場與不到現場的同樣可遠程操控,而這些操作必須在人手一部的手機或PC就能快速實現。
為什么大部分數字孿生項目都無法實現這個小目標呢?到底卡在哪里?
目前數字孿生可視化場景本質上還是各種類型數據的疊加組合,這種疊加組合表面上看起來是在一起的,但是一旦在使用一些專有的分析的時候,就會發現這些不同來源,不同層次的數據是不相通的,出現所謂的“多源異構”問題。
比如一些二維的地圖都是瓦片格式,計算能力在后臺,如果要和場景里的其他原始數據進行計算就必須轉成標準GIS格式。
所以如果還是使用可視化的思路去做一些滿足業務計算需求的應用,用現有的模式就導致了這兩份數據看起來是在一起的,但是背后還是存在很大的處理以及計算的鴻溝。
除了計算的鴻溝,目前數字孿生中的多源異構的數據的存儲管理也都是很分散的,存儲在文件、數據庫,結構化的和非結構化的都非常多,這些數據無法統一存儲對于計算或者場景的優化都是很不利的。
而數據模型統一的好處就是向下可以保證存儲的統一,進而向上保證計算以及可視化的標準化。
數據可視化最基本的要求還是要遵循數據的準確性以及數據表達方式的簡單和規范,而不能像現在很多可視化都是為了可視化效果來”模擬數據“,效果大過事實,這就本末倒置了。
所以要想在應用上繼續提升,整合“三權分立”,實現看、算、存一體化非常必要。
優立三維數據管理引擎,就是進入實用性數字孿生世界的鑰匙。
優立國產自研的三維數據管理技術,可以秒級加載超大體量三維數據,首先解決實景GIS數據“看”的難題;除了GIS,引擎還支持多種結構格式的三維模型,在一個平臺上無損快速加載;支持數據在云端或本地存儲,多人協同作業。
優立無限細節三維引擎,采用自研專利UDS格式,可以將點云和高精度三維模型進行高效壓縮,UDS格式對LAZ格式激光點云的壓縮率在60%以上,轉換效率達到1GB/分鐘,可以大大節約存儲資源和空間。基于八叉樹結構,通過CPU算力實現三維數據本地渲染特性。

更重要的是,優立三維數據管理引擎具有高性能、高并發量特點,通過信創認證,支持統信UOS、國產銀河麒麟系統以及ARM架構服務器等,滿足企業對于自主可控的要求。